首届中国水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及产业体系构建策略研讨会在广州市增城隆重召开
时间:2014-03-30      作者:南方农村报



  南方农村报-新牧网讯 (记者 廖亚琳 江永强)3月29日,首届中国水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及产业体系构建策略研讨会在广州市增城区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南农业大学主办,华南农大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承办。广东省畜牧兽医局领导、多位家禽养殖与禽病专家和32家水禽养殖企业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广州市华南农大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董事长 梁梓森 致开幕辞



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广东省畜牧兽医局局长 郑惠典 致开幕辞

  郑惠典介绍,我国是饲养水禽最多的国家,而水禽业已成为国内很多省份的重要农业产业,广东省也是水禽生产、消费大省。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广东省鸭和鹅养殖总量分别为2.2亿和1.18亿,占家禽养殖总量的20%;水禽肉总产量54.5万吨,占禽肉总产量的38%,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华南农业大学 副校长/教授 廖明 主题报告《我国禽流感流行现状》

  “目前我国H5N1亚型禽流感的主要流行毒株是2.3.2.1分支和7.2分支的病毒。”廖明介绍,2014年,北方出现了新的7.2分支毒株,而目前禽流感Re-4疫苗和Re-6疫苗对这种新型流行株的保护效力并不佳。预计针对该变异毒株的疫苗——Re-7疫苗将会于今年下半年面市。届时,全国将主要以Re-6与Re-7两种疫苗联合免疫为新的趋势。



福建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 黄瑜 主题报告《鸭坦布苏病毒的危害和防控》

  黄瑜介绍,鸭坦布苏病毒病是近年水禽的一种新发疾病,首次于2010年4月被发现。开始主要在江浙、福建一带发生,而目前全国已经有15个省有过该病的报道。鸭坦布苏病毒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母鸭产蛋量下降、卵巢出血,公鸭精子质量下降、不受精等,俗称鸭的性病。虽然该病死亡率不高,但会引起感染水禽体液免疫水平的下降。



西南民族大学 副教授 冯炳文 主题报告《樱桃谷肉鸭营养需要与实际生产应用》

  冯炳文指出,目前樱桃谷母鸭开产的标准体重为3.2公斤,实际生产中产蛋母鸭每天摄入580-600千卡即可满足需要。而7-20周龄育成期的母鸭每日平均只需要460千卡能量,这个阶段应采用低能饲料。低能饲料可使每只鸭有更充足的时间均匀采食,能提高鸭群生长整齐度,并减少饥饿感;其粗纤维含量高,利于减少鸭啄羽的情况;饲料硬度强,能有效减少饲料浪费。



华南农业大学 副教授 徐成刚 主题报告《水禽疾病防控的难点和对策》

  徐成刚认为,由于水禽本身免疫保护机制不健全,水禽养殖环境复杂,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水禽疾病的研究和临床诊断水平有限等诸多原因,水禽疾病的防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在防控水禽的禽流感时,HI抗体作为主要的保护性抗体,临床防护应该以高HI抗体水平为佳,HI不要只关注平均数,一定要看最低值。要根据HI抗体水平、病毒流行情况决定是否要加强免疫。



四川汇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邹榆 主题报告《肉鸭养殖废水治理新模式》

  邹榆介绍,目前对于养殖污粪处理方法主要有干清粪、刮板刮粪、发酵床。将粪便集中到粪水收集池处理之后,可用于农田灌溉、制备沼气,或通过生化措施进行处理。而四川汇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废水治理模式以物化作用为主,生化反应为辅。相对于传统模式,该模式下的一体化设备大大缩小了占地面积,投资费用也仅需要传统模式的70%,运行费可控制在1.5元以内,且该设备30天左右可安装剪成,并可搬迁再利用。



华南农业大学 副教授 罗开健 主题报告《当前水禽流感防疫的主要问题及策略》

  罗开健指出: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储存库,很多禽流感病毒都来源于水禽。目前,针对水禽禽流感防控的疫苗种类“多”但可供选择的有限,水禽免疫后仍带毒的现象严重,水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工作常常面临困难。而针对2013年后的禽流感病毒变异株,很多现有疫苗的保护效果开始下降。在没有更具针对性的疫苗面市之前,D7株病毒制备的疫苗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同时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则可基本保证家禽不发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副教授 王政富 主题报告《肉鸭养殖模式解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水禽养殖的主要模式为半开放式禽舍+运动场的模式,而南方则主要为半开放式禽舍+运动场+水塘的模式。王政富副教授通过对多个水禽场进行实例分析,提醒养殖户要注重禽场建设的各个细节。对于运动场上有遮阳网的禽场,要注意留出1/2的面积不遮阳,否则地面会容易潮湿、囤积污泥。遮阳网下也不能设置蓄水池和料槽,否则容易被水禽的粪便污染。建议将禽场全部用网布遮盖,防止外来禽鸟进入养禽场。对于有水塘的养禽场,其水塘最好是流动水,水库也可,但绝对不能是完全不流通的死水。




专家现场答疑、座谈交流环节